1974年,曾生在经历了一段身体恢复期后,根据中央的安排,开始担任交通部的副部长和部长。正是在他担任交通部部长期间,曾生做出了一项关键决策,他推荐当时交通部外事局的负责人袁庚担任香港招商局的副董事长。招商局,这家起源于晚清的企业,曾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先锋之一。作为一个国家驻港的大型企业集团,招商局经过百年的发展,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已然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发展逐渐落后,甚至可说是捉襟见肘。
曾生在担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长期间,对于企业的未来感到深深的担忧,他决定邀请袁庚加入招商局,尽管袁庚在此之前并没有商业管理经验,且一直从事外交和政治方面的工作。这样的决策,最终为招商局带来了新的生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袁庚担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长期间,提出了建设蛇口工业区的想法,这个提议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尽管曾生在1981年已经退居二线,但他仍然积极关注蛇口工业区的建设工作,甚至多次亲自到现场视察,关注施工进展及工人的生活条件,为广东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展开剩余86%然而,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曾生早在1955年9月就被授予少将军衔。尽管他被调到地方工作时,名义上是“借调”,但因工作繁忙,逐渐让人们忽视了他与军队的关系。曾生从部队调到地方,至此已有17年之久。1960年10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找到了曾生,提出了一个意外的提议:“朱光同志已决定调中央工作,我准备推荐你来接替朱光同志,出任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当陶铸与曾生的对话结束时,曾生一时间感到十分震惊,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部队度过的,地方行政工作对他来说实在是陌生。
值得注意的是,曾生与袁庚有着深厚的革命渊源。抗战期间,曾生曾是东江纵队的司令员,而袁庚则是司令部联络处的处长。这段历史背景让两人的关系更显亲密。曾生的父亲,曾庭杰,原为澳大利亚华侨,曾生幼时随父亲到悉尼求学,直到1928年才回到中国。因此,曾生可以算作一位归国华侨。在他回国后,曾生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曾生回到家乡领导游击队抗日,最终成立了东江纵队。在战争中,东江纵队的规模逐步扩大,至抗战结束时,队伍人数已突破一万人,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
曾生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中的表现也非常突出,1952年,他率中南军区学习团入朝,并在朝鲜战场上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副军长。战后,他调任海军,成为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并在1959年主持了南海舰队自行设计的高速护卫艇下水工作。在这种背景下,陶铸推荐曾生出任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这个提议让曾生犹豫不决。毕竟,他长期在军队工作,几乎没有地方政府的经验,面对这么重的责任,他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陶铸深知曾生的顾虑,耐心劝说:“你是广东人,对全省情况非常熟悉,在广东人民、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中有很大影响力,担任这个职务非常合适。”最终,曾生答应了陶铸的提议,但提出了条件:“我答应担任一段时间,如果做不好,我愿意回部队。”陶铸同意了曾生的要求,于是曾生便以借调的名义开始了他的地方政府工作。
1960年11月,广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曾生被选举为市长,开始了他在地方的领导工作。广州当时正面临经济困难,工业和农业生产严重滞后,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难。为了应对这一系列问题,曾生响应中央号召,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计划,并且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恢复。
1964年,广州市的经济逐渐恢复,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了根本解决,市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虽然大家都认为曾生是“借调”到广州工作,但在他任职的几年中,似乎没有人再提及这件事。曾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特别是在市政建设方面,他与副市长林西合作,推动了广州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他还兼任了广州市委第三书记、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陶铸在会议上曾强调:“广州是祖国的南大门,政治、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市政建设工作非常关键。”
除去市政府的工作,曾生还兼任了广东省副省长等多个职务,涉足经济、国防、外交等多个领域。在广东省工作期间,曾生不仅推动了地区经济的恢复,还关心老区的经济建设,亲自带队到革命老区慰问,并解决了部分老百姓的生活困难。
曾生在广州市工作期间,身心疲惫,头发逐渐脱落,甚至有同志笑称他为“光头市长”。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常常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失眠,甚至会在楼梯口唱起客家山歌来减压。1974年,曾生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直至1974年7月,才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开始恢复健康。1974年9月,曾生重新回归工作,并于1975年担任交通部部长,协助叶飞整顿交通企业,发展远洋船队,并参与了蛇口工业区的规划与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曾生在推动蛇口工业区的建设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仅仅一年时间,蛇口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试点之一。曾生的努力与奉献,使他不仅在交通领域成就非凡,还在中国的改革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1年,曾生正式退居二线,成为国务院顾问,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尽管年事已高,他仍旧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国内外,与华侨和港澳同胞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为祖国的改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直到1988年,曾生定居广州,并继续关注国家的建设工作。1995年,曾生将军去世,享年85岁。中央和国务院都对他的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曾生将军的家世优越,父亲曾庭杰是澳大利亚的华侨,而曾生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考入中山大学。尽管曾生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但他选择投身革命,参加抗日战争,并在战后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也是他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
曾生的抗战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后半生,他不仅自己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将家人也深深地卷入了抗日斗争中。曾德平曾骄傲地表示,全家都在东江纵队参与了抗日工作,曾生将军无愧为民族的英雄,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上。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查询网站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