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6月21日,由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发起,再鼎医药支持的“给力人生不将就”—2025重症肌无力关爱月活动暨患者“双达标”护航行动在京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国内首份《重症肌无力治疗满意度调研报告》。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主要分为眼肌型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其中,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作为罕见病,急性加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报告》显示,针对治疗满意度,患者呈现出“心口不一”的状态,超七成患者(74.2%)自评对当前的治疗效果满意,但多个维度的数据同时表明,超四成患者(43.2%)实际仍受症状控制不佳或副作用不耐受的困扰,即治疗未“达标”。
总体而言,医生对治疗的满意度比患者更高(93.7%vs74.2%)。《报告》中约四成患者(39.4%)将减轻治疗副作用列为当下最主要的治疗目标,超过症状控制、防止复发。
调研牵头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管宇宙教授指出:“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没有所谓的100分,患者需客观理性地接受与疾病长期共存的现实,医生也需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进展,保持对治疗的合理预期。实现疗效和安全性的双达标,这是医患共同的治疗目标。”
目前,国内外多个诊疗权威指南和共识都将“双达标”列为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目标。第一重达标是疗效达标,即帮助患者实现疾病缓解和症状控制;第二重达标是安全性达标,即治疗副作用最小化,包括治疗副作用≤1级,口服激素剂量≤5mg/天。只有实现“双达标”,患者才能真正意义上回归生活。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殷剑教授表示:“对于患者来说,短期双达标意味着迅速控制症状,降低危象和疾病恶化风险。长期双达标能降低激素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重症肌无力患者规律使用生物靶向制剂,有望实现短期和长期双达标,回归正常生活。”
四川省人民医院罕见病医学中心主任谈颂教授建议:“患者每周一次ADL量表自评,做几道选择题就能看出呼吸、四肢、延髓、眼肌等肌肉的活动能力。一方面患者居家就能直观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医生量化地识别症状控制不佳或副作用不耐受的患者。”
活动现场还启动了“我要得零分”——ADL打卡挑战,鼓励患者每周打卡ADL,居家监测病情控制。
配资查询网站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