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超
据报道,一位上海退休教师因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被冒充“通信局”的诈骗分子远程操控手机,转走了毕生积蓄127万元。这一案例既令人愤慨,也再次敲响了警钟:维护网络安全,必须高度重视构筑“银发防线”。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1亿,不同年龄层在网络安全意识与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老年人尤为薄弱。他们往往对网络诈骗缺乏辨别力,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精准“围猎”的目标。统计数据表明,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位老人陷入骗局。如此情势令人揪心!
老年人信息接收相对滞后,普遍存在权威服从心理、健康焦虑和情感需求等特点,这些心理特征恰恰成为骗子利用的突破口。因此,构筑坚实的“银发防线”已刻不容缓。这需要科技、金融、教育、社区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系统提升其防诈能力。例如,可联合电信运营商为老年人预装反诈App老年版、开通“绿盾”防护服务,银行为其账户设置“延时到账”功能、绑定子女的“转账三级预警”等实用措施。
本周正值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是推广网络安全知识、提升全民防护意识的重要契机。我们应当抓住这样的机会,将更多资源和关注投向老年群体。只有当我们构建“银发防线”的进度快于父母老去的速度,才能真正守护好他们的晚年安宁,也才能让网络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配资查询网站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